中藥出口步入關鍵期——訪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張林
記者:香港《中醫藥條例》注冊條款生效,盡管對內地中藥出口影響不大,但是仍然引起廣泛關注。為什么?
劉張林: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醫藥制造大國,醫藥產品出口量每年都在增長。但是不容回避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仍然不合理,以原料出口為主。在中藥類別中,保健品、植物提取物、中藥材和飲片出口比重較大,中成藥出口所占比例不高。我國中成藥出口的主戰場在東南亞各國和港澳等地,香港是我國中藥出口的橋頭堡。因此,香港中醫藥管理政策的變化會被看作“試金石”和“晴雨表”。
記者:您如何看待生效的香港《中醫藥條例》?
劉張林:我認為,香港《中醫藥條例》是適宜目前中醫藥監管需要的,是適宜內地中藥注冊標準的。香港通過提升中藥注冊標準而使一部分產品自動放棄或者退出市場是正常的,不是刻意制造技術門檻。對于內地優秀中藥企業來說,香港醫藥市場的凈化將給他們騰出更大的市場空間,是一個利好消息。
記者:明年《歐盟傳統藥法》中的注冊指令就要生效了,未來我國中藥出口的環境是否更加惡劣?
劉張林:不能說是惡劣。我們應該看到,全球植物藥市場每年都在以10%的速度增長,植物藥市場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從近年來我國中藥出口的數量也能夠看出,每年的出口量都在上升,但同時國際市場對藥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標準越來越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中藥企業一定要做到有條件申報注冊就要申報注冊,抓住機會。如果企業管理者決定要長期從事藥品行業,那么就要早申報、早注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我國的醫藥產品早晚會以藥品的身份出口,不能僅停留在原料供應大國的位置。
其實,不論是香港《中醫藥條例》還是《歐盟傳統藥法》,都不是針對中藥設置門檻;相反,他們都非常希望中藥以合法的身份進入,歐盟的簡易審批程序很說明這一點。
記者:今年以來,國內中藥材價格上漲很快,對中藥出口有無影響?價格上漲有多少理性和非理性因素?
劉張林:今年以來中藥材漲價確實非常厲害,從出口來看,長訂單有少量萎縮。但是商會預測,由于多年來國際市場對中國的中藥產品形成的穩定需求,中藥出口量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出現大量萎縮。應該看到,中藥材上漲有其合理的一面,隨著藥用天然資源的不斷減少,人力、土地等成本的增加,中藥材的價格上漲是必然而長期的趨勢;另一方面,中藥材漲價也有人為炒作的因素存在,但是任何炒作都最終要有需求的強勁支撐,如果沒有需求,炒作之后終究會回歸合理的價位。
記者:未來中藥出口哪類產品更具優勢?
劉張林:由于中藥材價格上漲,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中藥出口企業的漲價意愿很強烈,但是國際買家卻很難接受提價。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國內中藥企業出口會面臨一定的困難,但是國際市場的需求是剛性的,因此長期來看不會對中藥出口造成影響。未來配方顆粒出口的機會將會增加,希望企業把握機會,順勢而為。